在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
碳排放、碳資產管理不同于企業以往的
能源管理業務,碳排放數據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周期長,且還涉及交易、財務等內容,協調各部門各要素的難度較大,內部制度和工作機制存在諸多梗阻。此次
四川省發布《方案》正是為解決上述薄弱環節。
據悉,“一企一策”旨在對標
碳市場政策規范和技術指南,推動重點排放單位全面準確地診斷分析自身在碳排放、碳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基礎及問題短板,從工程技術、管理機制、制度建設、培訓教育等方面提出差異化適配措施,梯次有序提升應對碳市場的能力。
“開展碳市場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希望達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讓企業將碳市場工作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診斷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差異化采取適配措施,提升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水平。”陳堯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通過打通碳排放、碳資產管理制度和機制梗阻,提升企業參與碳市場的能力,更加主動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控制和降
低碳排放配額清繳履約成本。”
在向柳看來,碳市場能力提升“一企一策”意義重大,一是更多從企業視角,認識、把握和推動碳市場能力提升,讓碳排放、碳資產管理從政策要求變成企業的具體實踐。二是充分考慮不同企業碳市場能力差異,實現差異化定制碳市場能力提升綜合解決方案,補齊短板。
威立雅能源管理(
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治文對《中國能源報》記者坦言,企業碳資產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有待拓展,碳資產市場化運作理念有待加強。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的碳市場能力提升方案針對性更強,更便于企業接受并表現出較高的意愿去實施,讓企業深刻體會到“一企一策”工作方案“有用、實用、管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汪鵬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從近期公布的多個處罰結果可以看出,當前企業數據造假,甚至根本不履約的現象仍然存在,但國家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也在日益增加。今年企業清繳碳排放配額日期將近,尤其今夏高溫導致電力供應緊平衡,四川火電機組高負荷運行,此時提出‘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其實也是在做一個數據摸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