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流動性。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方式有效配置
碳排放權利資源的重要舉措,通過市場交易決定碳排放價格,通過價格形成過程中的激勵機制來鼓勵減排,從而引導大量碳中和投資。隨著我國碳市場建設不斷完善,預計未來將納入更加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從控排企業為主體轉向控排企業、非控排企業、
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個人并重),引入多層次的交易產品(從現貨為主轉向現貨、期貨、衍生品并重,提供期權、掉期、遠期、期貨以及其他與金融產品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服務,如抵質押、資產證券化、擔保、再融資等,幫助履約企業和投資者實現跨期貼現、套期保值、合理套利與風險管理),以及建立更加多元化和開放的監管機制、信息披露機制以保護投資者,碳市場流動性和規模將大大提升。以歐盟碳市場為參照(2022 年 15 億噸配額,93 億噸交易量,換手率超過 600%),未來中國碳市場金融化后,以其 70 億 -80 億噸碳配額量,年交易量或將超過500億噸,中國碳價格超過200元人民幣每噸,交易額超過 10 萬億元人民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