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共有超17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報告,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0%。而主動披露自身碳數據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500多家。如何看待這個情況?
王元豐:這些數據說明中國企業對于ESG這個越來越成為企業治理的新準則,重視還不夠、工作開展的深入程度還需要提高。
從今年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的兩個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S2),還有歐盟頒布的于今年開始生效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這兩個ESG相關國際標準都是強制性的。強制性ESG標準表明一個理念,就是企業經營未來不能僅考慮財務績效,還要重視環境和社會影響。這不僅僅是像過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做些
公益就可以的,也不是寫相關報告時定性地說明下就能夠完成的。
因此,我國企業對ESG工作的認識要提高,要高度重視這種企業經營理念和方式的變化。上述ESG國際標準對中國企業到歐美上市融資,與歐美企業開展貿易,到歐美設廠,發行債券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另外,
香港證劵交易所已經決定采用ISSB的ESG標準,這將影響到中國內地到香港上市的企業。國家有關部門也制定了中國企業ESG披露與評價的國家標準,這意味著中國企業ESG也會朝著強制性披露的方向發展。最為關鍵的是ESG與綠色
金融緊密聯系,企業如果不能獲得ESG較高的評價,未來難以獲得綠色金融的支持。
所以,中國企業要從上市企業開始,盡快擴大企業ESG披露的數量,而且,不僅僅是講ESG故事,讓ESG理念指導企業整個生產全過程,真正把ESG工作做好,讓企業向綠色
低碳方向轉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