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中國發展依然面臨很多的挑戰,區塊鏈的底層技術距離成熟、安全、規模性等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區塊鏈是
金融科技起家的技術,我們現在要將它應用于非金融領域,有些場景是點生搬硬套。在價值流轉上還不能支撐金融以外的其他場景。”闞雷表示。
作為一個金融背景起家的技術要應用到各個領域,必然面臨融合與再造的問題。京東Y事業部
供應鏈規劃部創新負責人張作義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區塊鏈底層技術仍需完善、適用于特定垂直行業的區塊鏈架構仍需進一步打造。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場景及服務的進一步融合尚需驗證和經驗積累,區塊鏈技術要支撐除純數字信息之外的其他復雜的場景,需要與其他技術進行融合,比如
物聯網技術等。
因為缺乏比較好的甄別機制和標準,國內對區塊鏈技術因為代幣融資的問題,在打擊非法融資的過程中也會對區塊鏈好的項目同時打擊。“要么把倒臟水的時候把孩子也倒掉了,要么不打優質項目把傳銷項目也放過了。”闞雷說。
由于區塊鏈自帶金融屬性,國內大量普通民眾對投資和市場參與,不具備基本知識和成熟的心態,導致區塊鏈在中國很快成為一部人搞金融欺詐、傳銷和炒作的工具。
“監管政策采取了‘一刀切’的態度,客觀上導致中國
區塊鏈項目大批出海,而在海外出現了‘逆淘汰’的趨勢。越是瘋狂炒作、空無一物、做莊拉盤的項目,越一飛沖天,背后的操盤者瘋狂‘收割韭菜’,在境外逍遙法外。而確實想踏實為中國區塊鏈產業做一些事情的團隊,卻被各種監管政策綁死,步履維艱。”孟巖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