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媒體的轉型與盈利
在前資深財經記者、區塊鏈媒體共享財經創始人史青偉看來,鏈和幣其實分不開,現在談商業落地還很早,在專業性上,一些懂技術層面的人員或者產品經理可能比媒體人更有優勢,目前一些大的媒體進來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好的事情。在監管這一層面,他認為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擁有自己獨立的平臺,不能單獨依賴微信。
2015年年中,史青偉正式開始從事區塊鏈的創業,起初想做一個區塊鏈眾籌平臺,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包括流動性,“當時做區塊鏈還真沒有什么創業公司,發現區塊鏈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剛好自己也在做媒體,所以就做了這樣一個區塊鏈媒體,一開始大家都是聚焦鏈圈上的東西,所以 16 年做了很多鏈圈上的報道。”
但他很快發現,區塊鏈很難跟幣分開,直到現在區塊鏈也沒有什么很好的商業模式,雖然也有技術開發和跟金融機構討論,但發現業務很難推進,他認為目前商業落地依然為時尚早。
“直到現在,早期做鏈的包括一些知名公司據我了解基本上紛紛都轉向做幣的業務。要么開始發幣,要么已經在籌備發幣,要么在和其他的公司合作,所以基本上區塊鏈和幣基本上沒有一個太大的界限,雖然大家口中不會去過多就討論幣這個東西,但是他都很清楚,一個做革命性的東西可能真的少不了幣。”史青偉認為。
以共享財經為例,一開始想做區塊鏈眾籌平臺,發現發現區塊鏈眾籌的技術特點跟 ico 非常相似,做媒體的時候也投了一些項目,比如NEO QTUM Vechain 等,今年平臺會繼續加大投入,目前有二十人左右,接下來會擴張到四五十人。
談到媒體的盈利模式,史青偉表示,核心的可能并不是在賣廣告這一塊,更多的可能是變現快,大家可能聽說做媒體賺錢,可能更多地通過從事一些泛金融的業務,但是踩著政策的紅線做這些事情肯定是不可持續的。按照史青偉的說法,共享財經目前的盈利情況可以用“寒酸”來形容,大概夠二三十個人的開銷,“當下更重要的是打磨自己產品,現在也有一些大的媒體進來,這是一個好的事情。” 他認為。
史青偉認為獨立的媒體產品形態和平臺很重要,單單靠微信公眾號是難以持續的,相比于監管,區塊鏈媒體平臺更重要的在于自律,“因為垃圾幣和營銷類項目確實太多,所以在商業合作社需要特別注意,一旦發生什么負面,對這個行業的影響也會特別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