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市場激勵建立后,個人碳賬戶將成為一個人的無形資產。“市民可以用碳普惠減排量兌換實惠和獎勵,使減排量成為自己資產的一部分。”
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碳普惠減排量以兌換商品為主要激勵方式。業內對個人碳賬戶參與全國
碳市場交易仍存觀望態勢,不過有業內人士樂觀估計,未來碳普惠減排量,有望納入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的交易品種體系,優先被用來抵消碳排放。
事實上,2017年,就職于
河南省豫拓新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白領李愛國,就成了在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注冊個人賬戶的試水者。在這里,
碳交易與股票交易類似,交易對象為碳排放配額,一噸起賣,2017年價格約為每噸11元,近年來一路上漲,以6月16日為例,當日收盤價達到46.85元。“如果持長線,肯定穩賺。”李愛國對此信心滿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