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市場已經成為溫室氣體排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到如今全球碳市場數量增至28個,它覆蓋排放量達到90億噸,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劉暢表示,全國碳市場即將完成第二個履約周期,截至6月6日,全國碳市場
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5億噸,累計成交額107.92億元。未來
碳交易機制還將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綠色
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吳德林看來,
深圳碳市場未來應著眼于五項工作:一是加強信息披露,并推動碳資產進入會計報表。通過碳信息披露提升深圳納管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對碳市場的信心。在充分保護企業信息前提下,披露城市碳排放限制要求、納管企業實際排放情況,提高對“碳有價”、“碳增值”的認知。二是加強針對城市消費端排放的碳市場建設。基于深圳消費端間接排放占比高且持續上升的特點,將深圳碳市場建設重心轉至消費端間接排放管控,與全國碳市場、
廣東碳市場形成差異化分工和互補。三是搭建
金融機構與低碳項目對接的服務平臺。依托金融機構與低碳項目對接的服務平臺,鼓勵更多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貨券、綠色基金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四是申請成為我國碳市場對接國際碳市場的先鋒試點。充分利用深圳可開展跨境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優勢,率先與SDM(可持續發展機制)下國際減排量交易體系對接,主動參與SDM國際標準制定、全球減排成果轉移登記等建設工作。五是提升碳市場對實現“雙碳”目標支撐作用。加強城市碳強度下降與碳排放達峰之間的關聯,探索通過碳交易激勵分布式光伏安裝應用、綠電購置等方式方法,提升碳交易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支撐作用。
針對深圳碳市場的未來,劉暢也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