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建筑能耗與
碳排放數據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22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
鋼鐵和
水泥生產的碳排放占全國建材生產碳排放量的95%以上。其中,鋼鐵占52%,水泥占44%。
但是,降
低碳排放量是一件增加成本的事情,需要強有力的政策來驅動建材企業減碳。據《財經十一人》了解,最快一到兩年內,鋼鐵和水泥將納入全國
碳市場,目前各地正在做碳排放數據統計工作。
納入全國碳市場,意味著這兩個行業是強制性減排對象。 屆時,相關企業每年可獲得一定量的免費碳排放配額,若企業的實際碳排放量超過配額量,則需要在碳市場購入配額。自有加外購,企業手里的配額和其實際排放量相等,即為完成履約。企業免費獲得的配額量將逐年減少,企業的降碳壓力將越來越大。
首先來看鋼鐵行業該如何降碳。鋼鐵降碳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改變生產工藝,改變化石燃料和原料的結構,以及增加碳捕集與封存設施 (CCS) 。
據落基山研究所 (RMI) 測算,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煉鋼相比,零碳鋼鐵有40%-100%的成本溢價。按照氫氣價格40元/千克計算,氫氣直接還原鐵 (DRI) 路線生產的粗鋼成本將會上升80%。按照0.6元/千瓦時的電價計算,碳捕集與封存 (CCS) 的煉鋼路線會帶來40%的成本溢價。而生物質木炭煉鋼路線的成本溢價超過100%。
以氫氣為燃料和原材料的鋼鐵生產將是鋼鐵脫碳的主要路徑。 根據RMI的分析,如果氫氣成本低于20元/千克,到2050年,基于氫氣的直接還原鐵煉鋼將是比碳捕集更經濟的選擇。如果氫氣的成本低于10元/千克,那么新建項目基于氫氣直接還原鐵的粗鋼成本,甚至可能低于傳統的長流程煉鋼成本。
所謂長流程煉鋼,就是用鐵礦石來煉鋼,短流程則是溶解廢鋼制造新鋼,省去了煉鐵環節。
水泥生產流程大致分為生料制備、熟料煅燒和水泥粉磨三個階段。據RMI測算,熟料煅燒環節的碳排放占比95%以上,其中化石燃料燃燒以及碳酸鹽原料在煅燒過程中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稱過程排放,約占60%左右,燃燒排放約占35%。中國目前的水泥工藝水平,每生產一噸水泥,要排放0.58噸二氧化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