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居民樓、一個工業園區、一座城市實現碳中和的基礎都是
低碳建筑。建筑如何低碳乃至零碳——是碳中和時代每一位居民、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地方政府都需要掌握的常識。
最新的數據來自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建筑能耗與碳排放數據專業委員會的統計:2020年,中國的建筑業全過程,即建材生產、建筑施工和建筑運行三個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 50.9% 。其中,建材生產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 28.2% ,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的比重為 21.7% 。
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要實現碳中和,至少要滿足兩大基本條件:一是建材須為低碳材料;二是建筑運行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較低。
碳排放量高的建材是
鋼鐵和
水泥,占建材總排放量的95%以上。這兩類高碳排放產品預計將在一兩年內納入全國
碳市場,屆時將強制要求這些建材生產企業降低碳排放,否則將支付越來越高的碳排放成本。
對于數量更龐大的存量建筑來說,實現碳中和的難度較大,低碳化改造是經濟可行的路徑。具體來說,在建筑運行階段的低碳化改造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改變建筑的用能結構,新增清潔
能源供應;二是提高空調、暖通系統等建筑內能耗大戶的用能效率,減少用能量。
低碳建筑的發展需要政策和市場兩只手同時推動。低碳建材的生產,需要監管部門出臺政策制定標準,督促企業轉型;而建筑運行階段的低碳化改造,已經是一樁熱門生意,甲方和乙方都樂見其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