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地區主要發展的
區塊鏈技術方向為
聯盟鏈,和海外以公鏈技術為代表的業態迥異。聯盟鏈的優勢是處理速度比公鏈快。由于已經指定了節點的數量和身份,可以使用相對寬松的共識機制,因此數據處理速度會比公鏈有很大的提升。雖然聯盟鏈速度加快,但與公鏈相比,聯盟鏈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理論上聯盟成員可以共同修改鏈上數據。目前國內政策對聯盟鏈核心的要求是“可管可控”。
國內聯盟鏈之間信息是互為封閉的,邏輯、信息、數據互不相通。像
以太坊這樣的完全開放的公鏈,和多個機構共同參與的聯盟鏈更像兩個平行的世界。國內聯盟鏈可分兩隊:長安鏈、國信公鏈、星火鏈網、BSN四個“區塊鏈國家隊”;螞蟻鏈、
百度超級鏈、騰訊云區塊鏈、京東智臻鏈等互聯網巨頭代表的
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
在將近三個小時的
論壇交流中,北青報記者聽到最多的詞匯之一就是“自主可控”。一位資深互聯網人士表示,自主可控是我們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重要戰略因子。這在國外的區塊鏈論壇是很少看到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鄭志明在演講中指出,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效率構成了區塊鏈應用的“不可能三角”。平衡這種三元悖論是衡量區塊鏈技術國際先進性的最重要標準,是避免區塊鏈應用孤島化的最核心的技術,也是和歐美先進國家競爭的前沿熱點難題。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區塊鏈不可能三角”近期已經是業界一個重要話題。“不可能三角”是指沒有一個區塊鏈網絡或系統能夠同時實現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這三個目標。業內專家認為,在一定意義上,對“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是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