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提醒,
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非做減法。要構建韌性能源體系,讓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先立后破,保證當前和長遠的能源安全。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指出,能源轉型要做到“先立”,且應有“三立”。“第一要立電源,加速發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第二要立儲能,擁有一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統,才有可能提供穩定的能源供給,儲能在此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第三要立電網,中國要有強大的電網,既要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問題,又要能實現省際互通互濟。如果能通過更靈活、更及時的跨地區調電輸電,把現有資產存量調動起來,中國是有可能不用再建新的火電電源的。”
針對電網規劃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周原冰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尤其需要加快建設大范圍高效配置的大電網、靈活柔性智能主動的配電網,推動網源荷儲協同發展,實現清潔能源的廣域高效配置與就近消納,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規劃建設大范圍高效配置的大電網,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科學規劃布局跨省跨區輸電通道;二是持續優化區域骨干電網網架;三是不斷完善省級電網主網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