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待開發
相比于歐美,中國碳達峰與碳中和之間的時間更短,產業結構對化石
能源的依賴度更強,產業鏈中高能耗的工業制造企業更多,CCUS的發展對于
低碳轉型而言,更緊迫、更不可或缺。這也是騰訊發起“碳尋計劃”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的出臺,對于CCUS等創新技術的部署持續加碼,多種降碳措施將齊頭并進。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規模效益的凸顯,我國CCUS產業化、商業化有望加速。
據有關機構統計,2022年全國二氧化碳捕集能力達到300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注入量約780萬噸,累計投運CCUS示范項目達到近40個,超過30個示范項目正在規劃和建設中,覆蓋電力、
鋼鐵、化工、
水泥、油氣等多個行業,CCUS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