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方面,干勇提出,目前,
鋼鐵行業兩化融合逐漸深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多層次的PCS(過程控制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體系,但距離智能制造還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斷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工藝過程數學模型的適用性差、全流程計劃調度水平不高、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尚未打通、
供應鏈協同存在較大差距、管控一體化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綠色化與智能化集成研發的總體思路,干勇提出,我國流程制造業要從全產業鏈、創新鏈的視野審視自身與國際流程制造業的差距,重點圍繞制造流程結構優化、新一代生態產品技術提升、制造—服務智能化平臺建立、新型商業模式建立與運營四大關鍵路徑,來實現我國流程制造業的總體目標。具體來看,要提升全流程精細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集成先進的產品在線檢測技術和全流程質量監控技術,提高產品及國家重大工程、高端裝備制造用關鍵產品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適用性;實施材料基因組計劃,借助“分子制造”技術,催生新一代生態產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
物聯網等智能化手段,建立全流程制造與服務平臺;構建制造業與社會和其他產業互補的生態鏈和產業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