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連續27年保持鋼產量世界第一,在全球占據半壁江山;
鋼鐵工業在我國制造業中舉重若輕,支撐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支撐了‘中國制造’,實現了綠色發展。當前,鋼鐵行業仍面臨產業鏈不健全、高端產品質量不穩定、‘卡脖子’產品仍待解決等問題。”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干勇在近期召開的業內會議上表示。
在產業鏈不健全問題上,他以鐵礦石為例說道:“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關系到我國工業體系和國防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他進一步介紹,我國礦產資源的特征主要表現為資源消費量大,占全球的32%;但資源儲量少,占全球的7%。他認為,我國鋼鐵需求在“十四五”時期將進入平臺期,鐵礦石需求將保持高位趨穩。
針對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干勇提出要推進減量化發展、節能降碳、科學合理發展短流程、固廢循環利用、非高爐煉鐵、氫冶金、數字化及智能化等。他重點介紹了目前鋼鐵行業在綠色
低碳、智能制造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低碳冶金技術路線和鋼鐵流程制造業智能化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