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產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 陳林認為,“目前,廣州市著力解決互聯網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的‘卡脖子’問題。”
陳林介紹,“卡脖子”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一類主要是指工業軟件的研發、應用等;另一類主要指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所需的工業級芯片等。目前,在工業軟件領域,廣州已培育中望龍騰、新科佳都、極點三維等掌握底層核心技術的企業。
此外,陳林認為,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的建設)是廣州雄厚的數字化轉型優勢之一。例如,廣州5G基站、數字中心的建設在全國位于前列。互聯網產業賦能實體經濟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實現數據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自由流動,可以實現消費端和供給端的精準對接,解決過去實體經濟的供需失衡問題。
“近年來,廣州市不僅引進了樹根互聯、阿里云、浪潮云等國內知名平臺,而且培育了致景科技、中船互聯、博依特等本土平臺。未來,憑借雄厚的數字化轉型優勢,廣州市將實現實體經濟的再發展和再突破。”陳林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