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行的基于
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的法定
數字貨幣,本質上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便捷高效低成本、高度安全性。中國人民銀行在3年前就組織數字貨幣相關研討會,由此可見,去年中國央行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對
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進行監督和規范,表明了央行對于數字的研究很可能比想象的還要早、還要重視,現在泡沫市場也并沒有因為國家的嚴格監管而萎縮,監管反而有利于加快吹泡沫的速度。
不必太著急,要穩步有序研發測試,方向把握住,要強調
金融服務服務于實體經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變成過度投機的產品。”既然兩會時央行已經明確表明未來監管是動態的,并且明顯有打擊炒幣投機者的意愿,那些認真研究區塊鏈技術,能把區塊鏈落地項目與實體經濟相交融的技術研發公司相信也會得到官方支持。未來唯一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紙幣和銀行卡的時代終將逝去。現在的電子貨幣(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賬面上的那些數字符號,本質上還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只是支付工具,還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其本身就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很多人始終想不明白在數字貨幣行情上揚的時候,參與者資產大量增值的時候,我們到底賺的是誰的錢?
其實,數字貨幣是在切割各國政府發行貨幣和稅收兩大蛋糕。各國政府通過濫發貨幣來掠奪財富的時代將會隨著數字貨幣的完全普及而終結。沒有中心化的貨幣系統作為支撐,稅收也無從談起。而那些參與者則是搭上了數字貨幣的便車,在數字貨幣普及的過程中乘勢瓜分了世界的資產,瓜分了各國貨幣發行和稅收這兩大蛋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