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喬
在講究權力相互制衡的美國政體當中,為了防止政府部門胡亂借債大手花錢,美國憲法將聯邦政府借入款項/發行債券的權力賦予國會,要求聯邦政府的每一筆借債必須征得國會的同意才可實施。“一戰”期間美國財政赤字顯著擴張,國會沒有那么多精力去決定每一筆借債的必要性,于是在1917年通過《第二自由債券法案》,在國債總額不超過約定額度的情況下,授權聯邦政府自行發債融資,這就是債務上限的由來。
如果在國債總額到達債務上限時國會兩黨還沒就調整債務上限達成一致,財政部可以在不突破債務上限的情況下采取非常措施借入額外現金,并且動用庫存現金。在2023年1月19日國債總額達到債務上限31.4萬億美元之后,財政部宣布進入“債務發行暫停期”,啟動贖回公務員退休和殘疾基金以及郵政服務退休人員健康福利基金的部分投資,并暫停新投資等非常措施。
這些非常措施以及庫存現金的應用使得財政部可以在聯邦債務達到上限之后,繼續籌集資金供聯邦政府運行及償還聯邦債務,但這些非常措施以及庫存現金總有耗盡的一天(又稱為“X”日),這一天聯邦政府將真正面臨政府部門停擺與債務違約風險。由于財政收支的不確定性,最終“X”日在哪一天到來是不確定的,5月1日財政部預計“X”日將最早6月初到來,5月9日兩黨政策中心BPC預計“X”日將在6月初至8月初之間到來。
由于美國大體上由民主黨、共和黨輪番掌控國會,債務上限問題便成為執政黨與在野黨在政府財政支出方面的主要博弈工具。由于債務上限不及時調整將影響到聯邦政府的正常運作并且引發美國國債的違約風險,一般情況下兩黨在調整債務上限問題上都會盡量克制。但2008年
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國債規模突飛猛進,同時美國政治生態兩極分化現象愈加嚴重,兩黨圍繞債務上限問題的博弈愈加激烈,2011年以來債務上限問題的解決變得越發艱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