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虛擬電廠“入市”遇到的問題,與會業內人士最關注盈利模式。據《中國
能源報》記者了解,負荷類虛擬電廠暫不參與其他市場調節類費用的回收、分攤,不參與獨立儲能和用戶可控負荷電力調峰交易費用的分攤。目前,國內虛擬電廠主要通過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和輔助服務獲取收益,但當前每年開展的政策補貼型需求響應頻次和補貼金額有限,虛擬電廠運營難以單純通過業務盈利。
“虛擬電廠類似炒股,需要有工具支撐高頻交易。沒有連續的電力現貨交易,虛擬電廠做不起來。”朱治中直言,“但與炒股邏輯又不同,不少從事虛擬電廠交易的人基于炒股思維,即從數據出發分析電力交易價格漲跌走勢,賺取差價。但其實,虛擬電廠的目標是通過
金融手段和電力現貨配合,做好電力經濟的保供減碳和風險管理。”
山西省能源局電力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連續運轉的電力現貨市場是虛擬電廠的重要參與渠道,未來有望探索發展出一套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山西在建的虛擬電廠主要是負荷類,即將優質負荷聚合形成虛擬電廠,通過打通多市場耦合交易渠道,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下一步,我們將逐步研究完善虛擬電廠的市場定位,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原則,推動虛擬電廠作為一類市場主體長期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為實時電力平衡貢獻負荷側力量。”該負責人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