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遇到一個業主,他們企業已經有很多項目注冊并獲得了碳信用簽發,但還是在問我一個問題:
“我的光伏電站在運營的時候只是沒有排放而已,它并沒有減少排放啊,為什么會有減排量呢?”
相信這是剛接觸碳資產開發的人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沒有引入基準線概念,很多的減排項目從直觀上并不能產生減排。這也是絕大部分行外人只把種樹當減排的原因,因為造林不需要基準線概念就可以判定為產生了減排(碳匯)。
那么基準線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它是指申報減排的項目不存在時,既有條件下達到申報項目的目的所產生的排放。
拿光伏電站舉例,假如光伏電站發了一度電,那么這一度電的基準線就是在沒有這個光伏電站時,既有條件生產一度電的排放。
很顯然沒有這個光伏電站時,既有條件就是整個電網(連接電網的所有發電廠)來發這一度電。那么,整個電網因為生產這一度電產生的排放就是基準線排放。目前我國整個電網中火電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所以電網生產這一度電的排放相對較高。
而申報的光伏發電項目發這一度電排放為零,它替代了電網發的這一度電,也就減少了電網這部分的排放,這就是碳資產開發中的基準線概念。
所以我們在判定一個項目是否有減排量時,首先要分析這個項目時的基準線場景,如果基準線場景產生的排放量大于這個項目產生的排放,那么這個項目就可以說產生了減排量。
我們再舉個例子來說明基準線對于碳資產開發的重要性。開電動車這個行為,關于它是否減排眾說紛紜,這里我們就當做一個介紹基準線重要性的一個例子來分析分析。
首先,如果電動車用的電是普通電網的電,那么它是有排放的。因為這些電可能來自燃煤電廠。
但電動車有排放不代表它一定不能產生減排,我們得分析一下,沒有這輛電動車時,實現這兩電動車功能產生的排放是多少,也就是基準線場景排放。
假如基準線場景是燃油車,且燃油車單位里程排放比電動車高,那么開電動車就產生了減排;假如基準線場景是坐公交車,而坐公交車的
碳排放是比電動車低的,那么開電動車就沒有產生減排。所以,如何確定一個項目的基準線場景以及該場景相對于項目是否產生減排,是確定該項目能否開發碳資產最重要的前提。
那么開電動車的基準線到底是開燃油車還是坐公交車呢?那就要分析開車的人在沒有這電動車時,最可能得出行場景了,有些人的基準線是燃油車,有些人則是公交車。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可以開發成碳資產的項目并不一定是項目自身減少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而是一種相對減排的概念。甚至項目自身是產生碳排放的并不重要,只要它比基準線的排放低,它就可能開發成碳資產。
當然,一個項目的基準線場景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項目的基準線場景也會變化。如開電動車這個例子,假如未來我國電動車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那么開電動車這個行為的基準線場景就很可能是開另一輛電動車,那樣就不會產生減排量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