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力推進工業和
能源領域節能降碳。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明確重點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制定分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并深入推進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石化化工、
鋼鐵等行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遴選43家能效“領跑者”企業,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部署推動中央企業和各地區扎實開展煤電“三改聯動”,積極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加大支持力度。2021年,全國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2.5克標準煤/千瓦時,同比下降2.4克標準煤/千瓦時。二是扎實推進建筑領域能效提升。住房城鄉建設部持續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力推進綠色建筑標準實施。截至2021年底,全國累計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約17億平方米,建成綠色建筑約85億平方米,建設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三是加快建立清潔高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部聯合相關部門大力推動綠色公路、綠色水運、港口岸電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等清潔
低碳型交通工具,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截至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居全球首位。四是深入推進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國管局持續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有序組織實施公共機構節能改造工程,積極推廣能源費用托管服務方式提升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建成約13萬家縣級及以上黨政節約型機關和5114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376家公共機構被評為能效領跑者。2021年,全國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分別同比下降1.14%、1.32%。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