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彥波:能否率先達峰取決于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及發展路徑。現階段,我國東部地區社會經濟水平相對發達,就地消納能力強,近年來新
能源開發規模顯著增長,有率先達峰的優勢,而西部地區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各地區應立足本地優勢,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降碳發展路徑和應對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氣候資源具有波動性特征,還要著力發揮多種能源互補并網發電,譬如風能與太陽能、水電與火電的配合,其中氣象部門能否提供精確的預報服務是關鍵。
因此,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至少要做好4個方面的氣象服務。一是如何科學地規劃布局。氣候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但哪些地方可以優先開發、哪些地方次之,只有通過合理規劃才能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
二是回答怎么建的問題。大型風電場及光伏發電站的選址和建設,“出生決定一生”,一旦建成難以再調整。因此必須在微觀選址、關鍵參數設計等方面,充分考慮不同地方的資源特性。
三是做好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預報,完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風險評估,合理安排運行方式和應對措施,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是建立大規模風能太陽能開發的氣候生態環境效應評估體系,為新能源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