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清塵: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依然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從排放總量看,我國
碳排放總量巨大,實現碳中和所需的碳減排量遠高于其他經濟體。
從發展階段看,歐美各國經濟發展成熟,已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絕對脫鉤,碳排放進入穩定下降通道。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發展的
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碳排放尚未達峰。要統籌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及能源
低碳轉型任重道遠。
從碳排放發展趨勢看,歐美一些國家從碳達峰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窗口期短則40余年,長則六七十年,甚至更長。而我國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跨度僅有30年左右,所要付出的努力和速率遠遠大于這些歐美國家。
從重點行業和領域看,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2019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非化石能源占15.3%。能源系統要在短短30年內快速淘汰占85%的化石能源實現零碳排放,這不是簡單的節能減排可以實現的轉型,而是一場真正的能源革命。
申彥波:雖然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連續11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們對風能、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效率還不夠高。以風電為例,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是美國的2倍,但年利用小時數在2015年只有美國的50%,2019年接近70%,仍有較大差距;光伏發電也有類似問題,我國太陽能資源年總量比德國高30%以上,但光伏發電的年利用小時數在2015年比德國低將近100小時,2019年雖然超出德國17%左右,但仍然沒有完全體現出我國的資源優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