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優良的生態環境具有高質量的固碳能力,可將大氣中自由運動的“動碳”轉化為內嵌于生物圈、水圈、巖石圈的“靜碳”,從而減輕大氣溫室效應。發展富碳
農業,依據自然界植物生長規律,遵循生態環境學、
能源經濟學、土壤學、植物學等基本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科技成果,將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巨量二氧化碳用于農作物生長,同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發展光伏發電不僅不需要水資源,還能增加
低碳能源供應。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鞏固和提升我國碳匯能力筑牢基礎。以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等為重點,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濕地和耕地保護,不斷提升碳匯能力。加強與國際標準協調銜接,完善調查監測核算體系,鼓勵試點探索。
多措并舉實現長遠目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