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
區塊鏈網絡上驗證交易真實性所需的“挖礦”時間長達20分鐘。想象一下,如果像聲田(Spotify)這樣的平臺建立在區塊鏈上將是什么樣子。每次播放一首歌曲,藝術家都會得到一筆小小的傭金。每周的記錄達數十億次。這樣,所需的“挖礦”人數會比來聽音樂的人還要多。
對于任何交易頻率較高的應用來說,區塊鏈都是不可行的(但技術總是在不斷改進)。這包括貨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貨幣最初是推動
比特幣的背后的機器。作為一種高價值的可交易商品(如黃金),比特幣是可行的。但如果每天用它買五杯咖啡,這就行不通。同樣,社交媒體平臺、流媒體、快速消費品庫存管理、電話記錄等也被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區塊鏈使某些交易更快,成本更低。買一套房子很容易發生長達六周的法律糾紛,但使用區塊鏈意味著一天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你可以只花費100美元費用,就可以免去1萬美元的法律費用,這完全有意義。在區塊鏈上建立一個智能合約系統很可能需要超過100萬美元,對于一個能產生數十億美元的行業來說,這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然而,對于營業額較低的企業或行業來說,它就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在澳大利亞,有超過75萬家小企業雇傭1到19名員工。這些企業占據了95%以上的勞動力份額。很難想象,大部分這樣的企業愿意或有必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來搭建一個以區塊鏈為支撐的網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