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5G、
區塊鏈、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改變著內容生產方式,極大豐富了作品的傳播方式,催生了新的版權商業模式和平臺,促進了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的顯著提升,也給版權管理和保護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各類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平臺等搭建的音視頻、網絡文學文字和技術信息、市場和財務數據量均呈指數級增長,面廣量大,頭緒多項目雜,所以,新技術為版權保護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涉及多層面,而且規模大,隱秘性強,難以發現。尤其是由于新技術的迭代升級較快,版權所有權人大都不具備自我保護條件,有些甚至缺乏保護意識,因此挑戰還是比較嚴峻的。”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為此,國家版權局聯合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已連續18年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
“去年開展的‘劍網2022’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文獻數據庫、短視頻和網絡文學等重點領域的侵權盜版行為,加大對網絡侵權盜版懲戒力度,各地查辦侵犯網絡著作權案件1180件,刪除侵權盜版鏈接84萬條,關閉侵權盜版網站(App)1692個,處置侵權賬號1.54萬個。”趙秀玲介紹。
“劍網2022”還強化了數字藏品、“劇本殺”等網絡新業態版權監管。趙秀玲特別指出,去年
山西省查獲郝某某制售侵權盜版“劇本殺”案,通過該案件進一步理清了“劇本殺”版權保護的邊界,為新業態侵權案件查辦提供了良好探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