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全球市場已是一個炙手可熱的概念,由美股帶領的區塊鏈概念股,已經在全球市場燒的火熱。這幾天,有多家公司宣布進軍區塊鏈。
據了解,目前京東、網易、快播、暴風、天涯、360、美圖均在布局區塊鏈。不過目前來看,像玩客云一樣擁有成熟落地的商業模式和擴展空間的
區塊鏈項目尚屬少數,對于這些新入局企業來說,想要獲得真正認可還需市場考驗。
在這個全球各大巨頭資本都在加速布局的環境下,眾多大佬對
區塊鏈技術看法褒貶不一。而對于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數字資產,大佬們的觀點也是愛憎分明。
從瑞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科技家,以及區塊鏈產業從事者的觀點來看,目前
數字貨幣沒有任何經濟基本面做后盾,其價格幾乎肯定是個泡沫。
事實上,數字貨幣歷史上有過兩次較大程度崩盤。第一次是2011年,從年初的0.3美元到年終的31.5美元,半年取得105倍漲幅。但隨后三個月的時間里,
比特幣一路下行,回到4.77美元,暴跌85%。
第二次歷史性暴跌實在2013年末,比特幣一度漲達接近1000美元,但隨后的2014年一路下滑,到2015年初只有220美元出頭,暴跌354%。這種價格的萎靡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如何定義數字貨幣的泡沫化,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理論上說,若是存在泡沫,那么就一定有一個相對來說合理的價格區間。但也有行業內資深學者表示數字貨幣無法估值“因為數字貨幣沒有任何客觀性的內在價值”。
數字貨幣的成本并不固定,目前雖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原因在于成本構成中占大部分的電力消耗會增加。“挖礦會越來越難”。
但市場也有不同意見,
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曹寅表示“正如黃金一直被認為是泡沫一樣,很難說數字貨幣的泡沫何時會破滅。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研究所姚余棟公開談論數字貨幣現在,并表示比特幣的定價是合理的。
盡管數字貨幣的規模越來越大,2017年20倍的價格漲勢也似乎讓其價格越來越背離公眾對其的價值。但是,無論如何“泡沫破裂之前誰也不能說它就是泡沫。”
如果說數字貨幣存在泡沫,泡沫破裂后,除了投機者留下的一地雞毛,還留下了什么呢?最直接的影響無疑是給各國產生了一個啟示:數字貨幣,也就是一串代碼是可以形成人們觀念中的財富象征的。
中國區塊鏈研究
聯盟高級研究院王先生表示:數字貨幣的產生是必然性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在生產關系不能支撐現在互聯網空間中生產力的必須結果。而面對生產關系的顛覆,區塊鏈似乎是一個可能的途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