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
香港以持續開放的姿態支持
金融科技的創新與迭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階段的香港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和考驗,甚至開始掉隊于其他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在此時刻,香港選擇推動Web3生態圈的發展來打造自己的新“名片”。
“比爾·蓋茨曾說過,‘人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的變化,低估未來十年的變革。’歷史會重演,Web3亦是如此。對于香港而言,雖然它是國際金融中心,但誰也無法保證10年后會是怎樣?香港的經濟不能單靠一個板塊,這是非常危險的,亟需金融以外的增長點。”梁瀚璟如是表示,Web3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流行語或炒作,而是一種范式轉變,將改變我們在互聯網或未來元宇宙中與信息、價值和信任互動的方式,甚至還有可能實現更加去中心化、高效和包容的平臺和服務,從而賦予用戶和創作者權力,還將為創新、創業和社會影響創造新的機會。
“由于美國對加密市場較為嚴厲的打壓,非美項目面臨著生存問題,且FTX暴雷事件也讓新加坡蒙受損失,這些事件為香港發展Web3提供了機遇。而政府的監管態度、流量和人才涌入等會成為香港發展Web3的優勢。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超過800家金融科技公司為市民和商界人士提供不同種類的創新和便捷的金融服務。”梁瀚璟補充道。
實際上,近幾個月來香港在推進Web3發展上不遺余力,包括在NFT、債券發行代幣化、數碼港元穩定幣等方面做出了嘗試。比如,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售8億港元的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也是政府在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中宣布的試點項目之一。
對此,梁瀚璟表示,當前也有很多金融機構也看到證券化代幣潛力,比如資管公司BlackRock。實際上,證券化代幣的應用規模非常廣,比如房地產、知識產權、IP和藝術品等,而香港在這些領域具有一定優勢,比如藝術領域,香港是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包括Christie's亞太總部也設立在香港,這家拍賣行2022全年成交總額還創下藝術市場歷史新高。
“香港還正與內地合作,測試在香港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并與多家中央銀行合作,開展多家中央銀行
數字貨幣橋梁項目,以加快跨境支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