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投融資手段支持甲烷控排,既可以幫助投資者有效規避氣候風險,又能帶來經濟效益。目前國內外相關方圍繞投融資機制支持甲烷監測、甲烷減排及技術研發等開展了大量實踐探索,但與可再生
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相比,甲烷控排獲得的投融資仍嚴重不足。
自愿減排市場正在加快啟動,業內對于
碳市場的期待非常高。甲烷減排、甲烷利用類項目在未來碳市場當中有哪些投融資機會和挑戰?
“甲烷控排和利用是兩件事。”武小文認為,碳市場作為一種很好的工具來控制甲烷排放,碳市場中的有效抵消機制就是CCER,目前CCER是很多機構都可以參與的,所以
金融機構投融資機會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可以從CCER著手。
武小文認為近期生態環境部對外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是很好的時間點,這給甲烷相關控排和利用項目做一些準備。他認為投融資機會有很多,現在甲烷技術等新項目的經濟價值不高,所以作為一種碳資產補充,對一些項目業主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他期待CCER重啟以后,那些已簽發已備案的過往項目能夠簽發出來,是真正對碳市場有實質幫助,能幫助甲烷控排新技術更好推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