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已開始征收甲烷相關的稅費,”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主任龍鳳在
論壇上表示。
這對中國的啟示是,首先,要建立獨立可靠的排放監測機制;其次,因為這對行業產生比較大影響,所以要開展征稅壓力測試和風險分析;然后,可以采用較溫和的融入型碳稅,比如說現有的環保稅,把它納入其中,或者從一些有條件的行業里開展試點,也采取漸進式的稅率。同時要考慮碳稅跟
碳市場之間的協調,以及綜合的一攬子其他減稅和補貼政策,配套政策。
“甲烷相較二氧化碳而言,在大氣中存在的時間更短,溫室效應卻更強。”當天,EDF
北京代表處甲烷項目主管張曉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說二氧化碳是長跑運動員的話,甲烷就是一個短跑運動員,其短期內對溫升影響更大。
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認為,甲烷減排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急需投融資支持推動技術推廣和技術迭代。
“我們聚焦煤炭行業和油氣行業開展了兩項前瞻性研究,希望從投融資視角探討如何充分調動多方積極性,推動甲烷減排技術推廣應用與發展,支持公正轉型。”王曉表示,待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簡稱CCER機制)重啟后,建議將煤炭甲烷項目繼續納入到CCER機制當中,特別是需要加強對濃度在8%以下的抽采瓦斯以及通風瓦斯支持。
我國對煤炭甲烷的關注始于煤礦安全生產問題整治,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發展理念的轉變,逐步向瓦斯治理與利用并重轉變,目前已基本構建完善了煤層氣(煤礦瓦斯)防治政策體系,30%以上的濃度瓦斯基本得到了相對充分的利用。
王曉表示,“我們主要面臨的挑戰是8%以下濃度的瓦斯利用仍面臨技術成熟度低和投入成本高的雙重約束,我國現有政策補貼對于推動相對低濃度煤炭甲烷減排相對乏力,需要市場機制來提高項目經濟性,這是我們的研究初衷。”
王曉介紹,碳市場機制推動甲烷減排主要有兩大路徑。
第一條路徑是從激勵相對減排的視角,將煤炭甲烷納入到碳信用機制。全球30多個碳信用機制中有10個碳信用機制覆蓋煤炭甲烷減排支持,這10個機制的碳信用簽發規模占全球總量的96%,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各機制所采用的煤炭甲烷減排方法學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各有特色,可以為下一步CCER方法學的完善提供借鑒。
通過對全球煤炭甲烷碳信用項目進行梳理,中國、美國、歐盟(德國等)、澳大利亞是主要的煤炭甲烷碳信用項目東道國。其中,中國的項目數量最多,涉及的煤炭甲烷類型主要集中在抽采瓦斯。而美國煤炭甲烷碳信用項目涉及的氣體類型最為多元,覆蓋廢棄煤礦瓦斯、抽采瓦斯、通風瓦斯、露天煤礦瓦斯、煤層氣共五種。
第二條路徑是從強制約束排放視角,將煤炭甲烷排放納入到強制履約碳市場。全球共有新西蘭、澳大利亞及歐盟3個碳市場機制將煤炭甲烷相關排放納入履約,并且采用了3種截然不同的模式,總體來看煤炭甲烷排放涉及的履約規模相對較小。
對于油氣行業而言,由于化石燃料行業不符合綠色
金融政策直接服務的要求、標準與分類,正逐漸被綠色金融排除在外。相比之下,轉型金融作為向傳統碳密集、高風險經濟實體或項目的零碳轉型提供金融支持的工具,可有效拓寬油氣行業甲烷減排的綠色轉型投融資需求。
王曉介紹,“為推動新增油氣項目的綠色轉型發展,我們提出‘中國油氣行業甲烷減排綠色轉型發展投融資政策框架要求’。”
投融資框架分為四大方面,包括明確戰略目標、推動甲烷減排技術應用、提升甲烷排放監測檢測能力、完善甲烷減排信息披露框架。同時,為推動存量油氣項目甲烷減排,提出甲烷減排綠色轉型發展投融資項目分類目錄。通過轉型金融工具包以及與氣候投融資、綠色金融、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的銜接,希望搭建起利益相關者、金融機構和油氣企業之間的橋梁,來引導更多的投融資推動油氣行業甲烷減排。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