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7日收盤,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有23家披露了2022年年報,多家銀行交出亮眼的綠色
金融“成績單”。
6家大型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2022年末綠色貸款余額達3.98萬億元,規模保持國內同業第一位,并領先全球同業;建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2.75萬億元,同比增長40.1%;
農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2.70萬億元,同比增長36.4%;中國銀行綠色信貸余額1.99萬億元,同比增長41.1%;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綠色貸款余額分別為6354億元和4965億元,同比增長33.3%和33.4%。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發展也較為迅猛。截至2022年年末,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均超過3000億元,其中興業銀行為6370億元,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平安銀行4家銀行也都在1000億元以上。從增長幅度來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居前,增幅均在60%左右。
發展加速的背后無疑有政策的驅動。“我國自2020年向國際社會作出‘雙碳’目標承諾以來,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綠色金融市場迅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近日提到,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5萬億元,資產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從上市銀行年報來看,除了綠色信貸產品,多家銀行在2022年綠色債券發行和承銷方面取得了較好業績。中國銀行2022年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877億元,在6家大型銀行中居首;交通銀行在境內發行綠色債券300億元;工商銀行在境內發行綠色債券100億元、境外發行26.8億美元;農業銀行在境內發行綠色債券200億元、境外發行9億美元;建設銀行在境內發行綠色債券100億元、境外發行10億美元和10億人民幣綠色債券。另外,從承銷規模來看,2022年,中國銀行境內外承銷4539億元,也是位居首位;農業銀行承銷綠色債券56期,募集資金666億元,位居第二位。
除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各家銀行還綜合運用綠色租賃、綠色基金、綠色理財、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廣泛支持和培育綠色產業。建行在2022年推進綠色租賃、普惠租賃及數字化轉型;交行綠色租賃資產余額最高,截至2022年年末,綠色融資租賃資產余額711.84億元,占其租賃資產余額的22.47%;農行2022年年末綠色租賃資產余額55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3億元。
工行、建行、農行披露了綠色基金情況。其中,工銀瑞信發行了14只以生態環境、新
能源、ESG、碳中和等為投資方向的基金;建行參與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總規模885億元,建行認繳金額80億元;農行存續ESG主題投資基金2只,時點規模合計達171億元。
在綠色理財方面,農行披露存續ESG主題理財產品合計43只,時點規模合計490億元。工銀理財也提到,2022年發行了綠色金融主題及ESG主題理財產品。另外,在同業投融資業務方面,郵儲銀行2022年成為首家落地標準化綠色擔保產品的國有大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