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新生兒需要母親的照顧一樣,
區塊鏈網絡在誕生初期也離不開其創造者。
比特幣一開始也是中心化的;中本聰必須看著整個挖礦過程,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進入這一網絡的用戶越來越多,比特幣就開始向去中心化模式轉移,短短一年以后它就不再是中本聰的“玩具”——現在比特幣是世界的。此后出現的每個區塊鏈網絡都是完全中心化的,或許其創造者希望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然而,與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們當中的大多數都無法完成這一過渡。
IOTA:從技術上來看,IOTA采用的是DAG(有向無環圖)結構而不是傳統的區塊鏈。IOTA的中心化程度很高,其在當前的模式中,一旦出現故障,必須要有一個中央協調者來解決問題。
EOS:近段時間關于EOS是否缺乏去中心化的討論異常激烈。在EOS系統中,有21個區塊驗證者(超級節點)將被選為代表以履行控制網絡的職責。EOS的DPoS算法導致控制權落入小部分人手中,達成共識需要獲得三分之二的超級節點的支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