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燕:“三高一低”大致反映出了世界經濟的現實狀況,但不是特別準確。
首先,重要發達經濟體高通脹是事實。美歐等一些發達經濟體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2021年初美國的CPI只有1.2%,歐盟也很低。但去年6月美國CPI高達9.1%,歐洲一些國家甚至超過10%。目前這些發達經濟體的CPI指數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6%~8%左右的高位。
其次,高債務是老生常談,因為發達國家的債務一直處在較高的水平,許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幾年里債務水平特別是政府債務水平也顯著上升。不過去年由于美元升值等因素,全球債務在絕對量和占GDP比重方面都有所下降。但不管怎么說,全球債務水平仍處于歷史高位。
三是利率確實大幅度上升了。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美聯儲采取了激進的加息政策,與去年1月份0~0.25%的利率水平相比,今年它的利率已經提高到4.5%~4.75%。看起來確實是利率升高,但疊加通脹的影響,我們看到實際利率仍然是負的。因為目前美國的CPI還在6%以上,歐盟在8%左右,特別是美國的10年期國債或2年期國債,其利率水平僅在3%~4%。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美國、歐盟連續加息,但股市并沒有出現坍塌式下跌的原因。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對“高利率”的說法還有點保留。
當然,我認為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利率應該還會上調,因為歐央行和美聯儲的通貨膨脹目標值都是2%,現在距離目標值還有較大距離。
四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IMF1月30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調至2.9%。盡管這次上調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市場信心產生積極影響,但2.9%的增速與2000~2019年世界經濟3.8%的平均增長率相比仍然顯著偏低。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的勢頭目前看似得到初步抑制,但鞏固這一勢頭恐怕還需要緊縮政策的配合。
如果說今天世界經濟還有什么特點的話,恐怕美國和歐盟低失業率值得一提。
數據顯示,今年1月美國失業率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3.4%,這是該指標自1969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說,即使出現經濟下行甚至衰退,那很可能也是一個充分就業狀態下的衰退。這在歷史上很少見。一般的邏輯是經濟增速下滑以后失業率都會上升。這也給經濟學研究者們提出了新的問題。
回到你最初的問題,我覺得對當今世界經濟的粗略概括可以說是“三高兩低”,即高通脹、高債務、高利率和低速度、低失業。其中高利率的“高”是動詞,指升高利率。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物價、利率均不高,預期增速則不低。
需關注西方“友岸外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