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P是如何建立起一條可信數據傳遞的通道的?《DDTP:個人信息可攜帶權的中國路徑倡議》這一報告曾有過具體描述:
利用DDTP,個人信息攜帶和傳輸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用戶從數據提供者處下載個人信息數據,并存儲在個人指定的位置。存儲位置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云或其它位置。
為了確保個人真實意愿、防止真實數據被篡改、保持傳輸給接收者的個人信息與提供者提供的個人信息一致,經用戶授權后,可進一步引入權威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參與見證該個人數據文件的存儲和傳輸過程,并獲取相關文件的哈希值作為“數據指紋”存儲于
區塊鏈上。
第二步,用戶將已下載的個人信息數據傳輸給數據接收者,并對使用范圍和使用目的等進行授權。數據接收者在收到個人信息數據文件之后,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基于哈希值的可驗證數字憑證“數據指紋 ”的核驗,從而完成驗“真”的過程,確保文件沒有被篡改。
與此同時,個人的所有授權記錄、數據接收者的具體使用情況也皆可在鏈上進行記錄,便于個人未來追溯相關文件的流轉。
簡言之,在DDTP這一數據通道之中,用戶能主導個人信息的下載和上傳,不依賴于數據提供者和接收者的雙方合作,也不依賴中心化機構推動,可支持跨機構、跨行業、跨場景協同。在信息流轉環節,可以做到能溯源、防篡改、傳遞信任,實現“我的數據我做主”。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向鈦媒體App表示,基于DDTP協議及
區塊鏈技術,微眾銀行已經為合作伙伴提供了“數據快遞鏈”技術解決方案,該方案已應用于多個行業,幫助了百萬級的人群實現了個人數據在機構之間的流轉,針對
金融行業有250萬人(截至2022年底)體驗過這一數據流轉服務。
比如,用戶可以自主下載A銀行的流水信息,通過“數據快遞鏈”傳遞給B銀行進行貸款申請,而全程保證數據未經篡改。相似的應用也落地入職背調等場景,用戶的學歷等個人信息就可以由系統自動驗真,不必人工審核,同時防止數據流失或濫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