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前幾篇隨筆從身份認證、隱私保護、資產托管規范到清結算體系整體上過了一遍未來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還剩下可能是最后一個,也是比較糾結的就是市場平準基金和交易所代幣,因為需要扎實的貨幣銀行學和
金融市場實操經驗,而且實現路徑又牽涉到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電子簽名法、全面風險管理等前沿的知識,思考再三還是決定把一些想法寫出來,權當拋磚引玉。
6月以來,HT逆勢大漲,交易所代幣時而深陷負面漏洞,時而一鳴驚人走出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穩定貨幣的行情,真金白銀抵押形成的數字資產讓位于只有媒介功能的交易所代幣,這是一個值得玩味兒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從發行人和流通機制的視角來分析與理解一下。
(圖為HT/USDT 5月30-6月5日走勢圖)
首先復習一下貨幣的基本屬性:價值儲存、交易媒介、計價手段,各種貨幣形態均有價值錨定,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的價值錨定來源于物品本身的內在價值,金本位制度下,貨幣以黃金為價值錨定,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貨幣雖不再與黃金掛鉤,但卻是以主權信用為價值擔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