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展智慧種業。推動智能生物育種應用,建設省級生物種質資源數據庫和信息共享服務、農作物種子管理平臺,加快建設中國農業大學涿州分子育種中心、馬蘭節水小麥研發基地等項目,培育10家以上有較強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2)推動糧食生產管理數字化應用。推進糧食作物產、加、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和智能化轉型,建設全省糧食作物生產全過程、發展全鏈條數字化管理服務應用平臺和覆蓋天基、空基、地基的全方位立體化智能監測平臺,逐步實現糧食生產、經營和服務的智能化、網絡化和便捷化。
(3)推廣農業
物聯網應用。推進省內規模化種養殖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數字化改造,完善省級智慧農業數字化應用平臺,發展數字田園、智慧養殖、數字漁業、數字種業等高端農業,到2025年建成100個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創新應用示范區。
(4)加快智能農機裝備應用。推廣智能農機應用,升級改造農機裝備,按需加裝北斗導航、遠程運維、無人駕駛系統、高精度自動作業等設備,配套無人機、智能催芽育秧、水肥一體化等智能裝備,實現耕整地、播種、施肥、施藥、收獲等過程精準作業。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發展改革委)
2.“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每年扶持一批鮮活農產品網上營銷、社區直銷示范項目,鼓勵引導省內龍頭企業加強與國內
電商平臺對接合作,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臺,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個性化”網絡定制和集團定制。到2025年,全省建設淘寶村1000個,培樹省級“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2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3.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工程。拓展數字支撐應用場景,實施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推進農業種質、農業機械、畜禽養殖、漁業漁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農業生產數據資源采集清洗,建立省市復用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實現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農業農村數據資源“一張圖”基本形成。實施智慧農業監測預警工程,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智慧分析預測模型集群,利用
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融合分析,形成不同時期預測、預警模型和智能調控架構,為宏觀決策和市場主體提供智能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4.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持續優化鄉村信息基礎設施,鞏固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4G信號覆蓋成效,推進5G網絡向行政村延伸,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農村、商務、民政、郵政、供銷等部門農村信息服務站點整合。完善農村公路基礎數據統計調查制度,提升農村公路管理數字化水平,加快農村電網數字化改造,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提升鄉村綜合治理信息化水平,打造基層治理“一張網”,建立專職網格隊伍,加強網格化管理服務。深入推進鄉村“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化農村社保與就業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到2025年,每個設區的市培育建設1個數字鄉村示范縣,每個縣(市、區)培育建設1個數字鄉村示范鄉鎮。(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