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多次強調,全球經濟進入了“長期停滯”。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世界經濟更加步履維艱。低增長、高負債、大衰退、高通脹、貿易戰、
能源戰、
金融戰……全球經濟困難重重。
根據聯合國數據,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3%。經過2021年的溫和復蘇后,到2022年年底,世界經濟面臨更嚴峻挑戰,大通脹時代來臨,一些國家再度陷入嚴重衰退。
為擺脫經濟困境,美國等一些國家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對主要貿易伙伴挑起貿易戰。
幾年來,國際油價劇烈震蕩。分析人士認為,其背后是能源大國的激烈博弈。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全球能源格局再度調整。同時,為打擊俄羅斯,美西方以金融為武器,把俄羅斯盧布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剔除。美元霸權的蠻橫霸道再次暴露無遺。
疫情擾亂了全球
供應鏈,一些國家以“經濟安全”為由,開始加緊調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冷戰結束后獲得大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遇阻,逆全球化趨勢加強。
前期累積的政策風險最終釀成通脹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2年10月發布報告預測,全球通脹率將從2021年的4.7%飆升至2022年的8.8%。
全球貧困問題惡化。聯合國《2022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陷入極端貧困的人口新增9300萬人。在通脹和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全球貧困與饑餓問題或將更加嚴峻。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疫情和通脹應對政策對世界造成巨大外溢沖擊。疫情發生后,美國在貨幣政策上大規模“放水”,同時在財政政策上大力刺激,為通脹飆升埋下伏筆。2022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抑制通脹,開始“疾步”加息,導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國,各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嚴重,許多脆弱國家面臨債務危機。
幾年來,世界經濟面臨重重挑戰,但許多進展和亮點不容忽視。
2019年7月7日,非洲
聯盟特別峰會宣布正式啟動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一個最終將覆蓋12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呼之欲出。這是非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建立了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
幾年來,中國保持對世界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地位,發揮著關鍵的增長引擎作用。2020年,在世界經濟整體因疫情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以長周期視角看,當前是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重要階段。在新加坡學者馬凱碩看來,西方主宰世界的時代正走向終結。隨著亞洲國家回歸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歷史地位,一個不同的時代已經開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