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在
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從二十世紀90年代末至2000年左右興起,主要集中在互聯網、云、大數據等技術的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科技進一步賦能供應鏈金融行業,催生行業變革的同時,也從風險控制、效率提升、降低成本等方面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當前,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正在基于以下技術熱點展開:
物聯網可以提高供應鏈金融各方交易的透明度,其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主要是通過傳感技術、導航技術、定位技術等方式,在倉儲和貨運環節實現線上化、可視化,控制和動態管理交易過程,提高終端交易的真實性,當異常情況出現時,實現及時預警。在物聯網平臺與資金端結合以后,可以提供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真實交易數據,保證資金的回籠,形成封閉運行。
物聯網的可視跟蹤技術極大地提高了供應鏈金融的運營效率,能有效控制風險。作為交易數據、物流服務、庫存服務的平臺,物聯網可以打通資金融通、資源需求,實現物流與信息系統的高度融合,形成整個產業鏈的真實交易數據和信息共享。除了可視跟蹤之外,物聯網還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快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平臺建設,從而提高IT系統柔性服務水平。此外,物聯網能夠輔助金融機構對企業進行信用調查、加快貸款審批速度、提升貸后管理效率、監控質押物保管狀態,進行動態管理等。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以提供一個開放式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鞏固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首先,大數據拓寬了供應鏈金融服務者所關注和使用的信息維度,平臺通過接入和整合相關主體的交易歷史、交易習慣等信息,對交易背后的物流信息進行跟蹤,全面掌控平臺上相關主體的交易行為,最終通過這些信息給相關主體以融資支持。
另外,大數據所整合的過程動態信息,極大地提升了可用數據量級,降低了供應鏈金融業務成本,提高了貸后管理能力。在多維、動態、海量信息的基礎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提升客戶畫像能力,實現精準營銷和智能風控。通過引入客戶行為數據,將其與銀行資金信息、物流數據相結合,得到“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全景視圖,從而提高金融機構的客戶篩選、精準營銷能力,提升智能風控決策水平。
供應鏈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數據也來源于多方面,但是多方合作通常缺少一個傳統中心化的治理機構,而區塊鏈可以助力供應鏈金融創造更多場景并建立信任環境。在此基礎上,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加密、智能合約等技術,為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智能合約是一個能夠自動執行事先約定合約條款的系統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根據內外部信息進行識別和判斷,當條件達到預先設置的條件時,系統自動執行相應的合約條款,完成交易。智能合約有效緩解了現實中合約執行難的問題,以實物融資為例,完成交貨后即可通過智能合約向銀行發送支付指令,從而自動完成資金支付、清算和財務對賬,提高業務運轉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為操作帶來的潛在風險與損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