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全球加密數字幣的總市值增長到19722億美元,是一年前的近10倍。第二代
區塊鏈加密幣
以太坊的網上交易量增長了33倍,每天交易數百萬筆,主要用于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去中心化
金融”服務。國內也有人呼吁大力發展DeFi,但是,中國擁有一個強監管環境,金融業是受強監管的行業,去中心化金融是否適合中國,如何在不放松監管的原則下趨利避害,用新金融技術改善金融服務成本效率?
近年來,金融創新步伐加快,復雜的產品設計和先進信息技術的耦合,產生了復雜系統常見的各種問題,如小范圍擾動帶來系統大范圍波動和風險的鏈式傳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是各種信貸抵押產品的多層嵌套設計,產品復雜度超出信用
評級技術的能力范圍。
2015年,通過各種軟件接口接入券商和交易所的資金通道帶來了巨額杠桿資金,是引發A股股災的主要因素。在歐美,先進的量化投資算法和快捷的通信設施引發了大量市場閃崩事件,所有這些金融創新的共同點是它們采用的技術更先進,產品設計更專業和更復雜,而監管技術明顯落后于金融創新,側面反映了監管不到位導致的風險和損失巨大。對于金融創新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而不是簡單地減少監管或降低監管標準。
事實上,DeFi的主要目標是用
區塊鏈技術完全取代現有制度和信用體系是不現實的想法,設置新系統的難度之大,需要長期演化迭代才能正常運轉,耗費成本之巨亦難以計算。
一個更具有現實意義的路徑可能是融合DeFi和傳統金融,傳統金融借助DeFi可以豐富產品服務、提高效率和提升市場流動性,而DeFi可以利用傳統金融的資產以更合規的方式實現規模擴張,打造一個虛實結合的數字金融環境。實際上,在一些國家,DeFi服務確實已經打通了虛擬與現實世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