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球國際綠證注冊項目達2976個,總裝機量為173GW,總計簽發了17743筆約3.2億張國際綠證。
其中,中國的國際綠證項目注冊數為647個,總裝機量42.5GW,簽發了3693筆約1.36億張。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綠證,國內綠證主要是偏政府行政手段,無市場剛需,交易量、市場活躍度、買方認可度等遠不及國際綠證。”道達爾遠景碳資產管理總監范瑞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
2017年1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
能源局三部委發布了《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擬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證核發及認購交易制度,并要求自7月1日起正式開展認購。
但四個月過去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
成都召開的光伏熱點問題研討會上指出,“綠證僅出售2.1萬多張,籌集資金不足1000萬元。”
在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看來,“國內綠證未能走向國際,得不到國際認可,展開國際貿易減少碳關稅的依據更無從談起。”
范瑞斌則表示,國際綠證標準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認可,是企業進入RE100、TCG、CDP等國際氣候組織的通行證。
不僅如此,國際綠證可用于國際跨國
供應鏈碳中和,例如蘋果、特斯拉等公司會要求供應商使用綠色電力,通過購買國際綠證將證明其使用了綠色電力;國內大量出口制造企業出口到歐美的商品,通過購買國際綠證并注銷,可以減少碳邊境關稅的支付。
“國際綠證大量被世界500強知名企業、國內外上市企業等用來抵消企業電力消費的
碳排放,完成年度的ESG合規審計,塑造企業綠色
低碳的社會形象。”范瑞斌告訴記者。
范瑞斌進一步指出,獲得國際綠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為符合開發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類項目去官方注冊申請獲得國際綠證的簽發;另一種是直接向賬戶內有國際綠證的企業購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