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大數據為智慧城市賦能方面,各地政府其實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實踐。
談及
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李頡表示,“成都首先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人員優勢及環境優勢。但產業數據如何系統化地收集起來、妥善管理以及安全應用,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我看到有些地方部門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下一步如何綜合統籌起來運用到智慧城市的整體發展之中,還需要政府更大的助力。”
以智慧醫療為例,李頡分析,“首先數據是怎么來的?數據是通過各種傳感器和算法模型感知來的、收集來的、挖掘來的。像是病人去醫院看病,首先醫生需要根據MRI、X光、血液檢驗等拿到病人的數據,然后依靠專業及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一過程中,如何精準拿到數據、并對其進行安全可靠的管理運用非常關鍵。將上述場景放大到整個產業發展,就可以理解數據,作為一種重要資產,其價值會越來越高,將賦能更多的行業。”
最后,李頡表示,“成都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已經定了一個非常好的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未來可以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推動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目前成都在醫療、工業互聯、文旅等領域已經開始布局了,我期待看到更多有意義的東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