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進行產業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鮑慶嘉認為,
區塊鏈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有相當積累。他建議,研究所應面向重點產業發展進行產業化,做好技術與市場間的橋梁。
胡駿透露,研究所目前已儲備一批高質量、可轉化落地的優質項目,以“
區塊鏈技術支撐服務平臺”研究、“區塊鏈與
人工智能、大數據、
物聯網融合”研究兩大方向為重點,涵蓋數字政府、新型信息消費、存證溯源、數字
金融、元宇宙等交叉融合應用領域,將在技術、產品和應用場景等方面為先導區建設提供前瞻性研究和基礎支撐。
同時,武創院還將撬動各方資源,引入社會資本,為研究所成果轉化配套提供專項基金支持,全力助推區塊鏈成果轉化跨越“斷裂帶”。
武創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未來3-5年,建成全國特色的“漢鏈”生態平臺,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數鏈融合”經驗,為創建
武漢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打造強力引擎。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任偉看來,“漢鏈”將成為武漢特色優勢產業賦能的平臺,在區塊鏈與眾多產業的融合中釋放出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寬進嚴出。”對于武漢創建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導區,馬傳香建議,加大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搭建起更多的孵化與協同平臺,調動更多產業和企業投身區塊鏈發展的積極性。此外,在區塊鏈吸引廣泛主體參與的過程中,加強監管與考核,優選示范項目的先進企業給予更大支持,由此培育起區塊鏈產業的支柱企業,并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的獲批,既是肯定,也是鞭策。”胡駿表示,武漢區塊鏈企業眾多,但同質化嚴重,希望借助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獲批的契機,推動更多
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做強做優做大一批武漢區塊鏈品牌企業,“橋梁、黏合劑和助推劑,這正是研究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武創院區塊鏈產業研究所搭建了一個聯通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各方資源的橋梁,充分體現了開放性。”馮丹談道,隨著武漢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建設,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涌現,研究所將發揮重要的支撐引導作用。
統籌: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
撰文:朱佳琦 李琴 李昕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