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高校區塊鏈專業排行榜涉及的高校專業包括全國普通高校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以及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科專業。
我國普通高校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專業代碼為080917T,學位授予門類為工學,修業年限為四年。迄今為止,全國共有22所普通高校成功備案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高等職業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科專業,專業代碼510212。專業學習年限3年。迄今為止,全國共有26所高等職業院校成功備案區塊鏈工程技術應用專科專業。
我國普通高校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區塊鏈技術基本理論和區塊鏈項目開發方法,具有區塊鏈系統設計與實現能力、區塊鏈項目管理與實施能力和在實際應用環境下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系統的能力,未來能在區塊鏈項目系統設計開發、區塊鏈項目管理、區塊鏈系統服務等領域發揮創新紐帶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區塊鏈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包括區塊鏈原理、共識算法開發、智能合約開發、區塊鏈應用開發、區塊鏈算法、區塊鏈平臺開發、區塊鏈虛擬機等,為了能進一步培養既懂區塊鏈底層技術、又懂區塊鏈架構和行業應用開發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還需要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業務相結合,開設一些區塊鏈行業應用課程,包括金融、供應鏈管理、公共服務、醫療、教育就業等。教師隊伍的構成將更加豐富,既有來自校內各學科的專職教師,也有來自研究機構和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尤其是加大從行業企業聘請教師參與指導實踐教學的力度。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旨在培養社會急需的軟件技術專業區塊鏈方向的應用型高科技人才,熟練掌握應用型技術(分布式,密碼學,超級賬本,智能合約)掌握核心區塊鏈平臺,創建區塊鏈應用程序等方面知識,能開發web應用軟件、APP應用軟件,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改進技術,對技術進行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主干課程包括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區塊鏈原理、密碼學基礎原理、信息安全與數字身份、程序設計、共識機制與算法、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分布式計算與并行存儲、智能合約、區塊鏈與數字經濟、區塊鏈金融等。
為了全面反映我國高校“區塊鏈工程”專業、“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教育教學總體規模、行業地區分布狀況及發展水平,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2022年3月~4月,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針對全國已經開辦、正在開辦、即將開辦“區塊鏈工程”專業、“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的48所高校進行調研,調研范圍包括高校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區塊鏈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情況、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專業教材開發與人員投入情況、區塊鏈專業實驗室建設與運行情況、教學成果、區塊鏈專業實訓基地服務能力、教師接受區塊鏈專業知識培訓的人數與次數、舉辦區塊鏈主題活動的次數及規格規模等十個方面,結合上述因素對高校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實力進行綜合打分,并最終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會公布調研結果,以此服務國家區塊鏈戰略,引領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與發展。
本次調研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及問卷調查反饋,將當前高校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總體實力分為三類:A類、B類、C類。
“A類”表示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總體水平位居全國高校之首。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排在前三名的高校分別是太原理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區塊鏈工程專業旨在應對社會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面向區塊鏈產業對區塊鏈技術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區塊鏈系統設計與實現能力、區塊鏈項目管理與實施能力和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系統的能力。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溝通表達和信息搜索分析的職業素質,具備在未來成為區塊鏈行業骨干,在區塊鏈項目系統設計開發、區塊鏈項目管理、區塊鏈系統服務等領域發揮創新紐帶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重要的是,太原理工大學于2022年1月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同時被列入全國教育領域創新應用特色試點單位。全國教育領域入選項目共14項,太原理工大學申報的山西省高等教育區塊鏈應用創新項目——“晉教鏈”,是山西省科教領域唯一的入選項目。太原理工大學申報的項目依托中國教育科研網山西主節點,聯合同濟大學,基于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技術體系架構,解決山西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數據在多主體協同共享應用中存在的安全可信問題,并在數據服務、分析應用、在線考試等方面開展創新應用研發,使“晉教鏈”成為山西省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實施,對于助力太原理工大學區塊鏈核心技術創新、區塊鏈人才培養、行業產業深度融合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于2019年在教育部成功備案“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全國首個、唯一的“區塊鏈工程”專業本科高校。該校“區塊鏈工程”專業擁有專業背景深厚的師資隊伍,專職教師畢業于劍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一流大學,兼職教師分別來自于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的系統架構師、設計師和研發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區塊鏈技術積淀和產業經驗。同時,該專業建設持續整合國內外知名高校、政府部門、以及商業機構的研究資源,促進學術交流、區塊鏈科研成果轉化和實踐創新,為解決國家和社會的重大區塊鏈科技與產業創新問題提供研究支持,為“區塊鏈+”產業鏈和生態圈提供頂層經濟構架設計,為監管部門的行政決策提供政策分析,為國家培養更多區塊鏈專業優秀人才;安徽工程大學區塊鏈專業建設源于2014年金融工程碩士授權點。2021年安徽工程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申請并獲批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首批招生40人,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區塊鏈技術基本理論、區塊鏈項目開發方法,能夠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應用技術設計與開發、運營管理和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安徽工程大學區塊鏈專業建設依托現有學科,通過學科交叉融合,綜合數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等學科的優勢,積極培育區塊鏈工程交叉學科,全面推進區塊鏈學科與專業的內涵建設,服務與支撐“三地一區”建設及區塊鏈產業發展。安徽工程大學區塊鏈工程專業所在的“數理與金融學院”與蕪湖市政府及相關金融機構聯合建成蕪湖皖江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要面向區塊鏈金融等金融科技問題展開理論與實證研究。近三年,區塊鏈專業教師獲批國家基金5項,省部級基金10項,發表SCI論文60余篇。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A類高校還包括蘇州科技大學、安徽理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大連民族大學等全國8所高校。
另外,2022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排名在A類的院校一共8所,其中包括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
“B類”表示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總體水平位居全國高校第二。2022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排名在B類院校一共7所,其中包括浙江萬里學院、福州工商學院、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江西科技學院、湖南信息學院、山西晉中理工學院、江西工程學院;2022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排名在B類的院校一共12所,其中包括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C類”表示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總體水平位居全國高校第三。2022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排名在C類的院校一共8所,其中包括江西工程學院、山西能源學院、鄭州西亞斯學院、河北外國語學院、長治學院、江西應用科技學院、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江西服裝學院;2022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排名在C類的院校一共6所,其中包括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九江理工職業學院、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警官職業學院、信陽藝術職業學院。
本次排行榜是迄今為止,針對“區塊鏈工程”專業、“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調查內容最全、規模最大、覆蓋高校數量最多的排行榜,在年度會議上,將對上榜部分院校以及在區塊鏈專業教育教學領域取得一定成績和科研成果的院校頒發榮譽證書,樹立行業標桿,促進專業發展、鼓勵學科創新。
全國高校“區塊鏈工程”專業、“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排名主要依據:
●高校自身品牌影響力(權重比例20%)
●高校區塊鏈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情況(權重比例15%)
●高校區塊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權重比例15%)
●高校區塊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情況(權重比例10%)
●高校區塊鏈專業教材開發與人員投入情況(權重比例5%)
●高校區塊鏈實驗室建設與運行情況((權重比例15%)
●高校區塊鏈專業教學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權重比例5%)
●高校區塊鏈專業實習實訓基地服務能力(權重比例5%)
●高校區塊鏈專業教師接受外界培訓的人數與次數(權重比例5%)
●高校主辦承辦區塊鏈主題活動的次數及規格規模(權重比例5%)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機構和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高校區塊鏈專委會),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鐘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高校新商科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新商科專委會(簡稱:高校新商科專委會),是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廣西科技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西藏民族大學、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2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100多家。高校新商科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動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新商科教育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