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第一步為存款:簽名和公鑰地址不一定是一樣的,可以讓別人為你參加共識機制,能用熱錢包簽名,將資金留在冷錢包中。完成取款,第二步為等待加入,可能需要一天時間(還不完全確定)第三步為參加驗證機制:驗證節點有兩個作用:敲定主鏈的區塊,驗證分片上的區塊。
假設一個節點能處理N個交易,那么主鏈能追蹤N個分片,每個分片都能處理N個交易,所以系統一共能處理N的2次方個交易,因此這個提案叫二次分片。
驗證節點的責任為:驗證主鏈;驗證2個分片(為了生成區塊,為了確認區塊/交聯);生成分片區塊;生成主鏈的區塊;確認分片區塊并進行交聯。V神指出:你擁有的以太幣越多,你的驗證節點的位置越多,那么需要的算力也越多,這個機制支持協議的多中心化,對擁有較少以太幣的人會公平一些。驗證節點不要加入跟別人一樣的權益池,不要用跟別人一樣的VPS,不要使用跟比人一樣的操作系統;不要用跟別人一樣的客戶端。
有觀眾提出問題:
區塊鏈何時能真正和一個特定的領域、行業在一起,并幫助領域或行業成為領跑者?V神表示:
金融行業會成為應用
區塊鏈技術最早的行業,其他的行業也有前景。當有人問及以太坊什么時候能漲到1萬元時,V神坦言不知道。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Karl Floersch:《加密經濟學》有諸多課程,課程第一章已經完成,名字為“中心化支付處理器”。與此同時,聯網社區已經有60多人參加了連線對話,過程非常贊。希望通過自下而上的討論確定如何開展課程,包括確定主題,給出建議,分享故事等。課程還有“夜晚模式”。這只是個開始,希望更多人參與到這個開源課程中來。
Plasma讓代幣在主鏈,在plasma鏈上進行擴容。主鏈上有PLASMA合同,有分布式的特點。PLASMA運營者建立一個區塊,把其中一個區塊放到主鏈上,交易發起人存儲以太坊到PLASMA上,可以驗證信息,也很安全;Plasma有很多的功能,可以進行擴容,可以在上面跑應用,還可以建立信任機制,可以說,PLASMA實現在主鏈上存儲最小的信息,同時提高擴容性。
PeckShield創始人兼CEO蔣旭憲:以太坊智能合約面臨的威脅與挑戰”。蔣旭憲說,目前加密市場規模已經超萬億人民幣,目前有1640個虛擬貨幣,市值330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排名28位的國家,生態安全不容忽視。當前,交易所,錢包,智能合約,交易所等各個生態環節,安全事件頻發。蔣旭憲介紹了以9個已公開的漏洞和諸多未公開的漏洞,指出如果漏洞存在,即使是冷錢包,代幣也有可能被轉走。
要思考建立保護措施和防范機制,主要有上線前的智能合約審計;上線后的應急響應;漏洞獎賞計劃。
中工軟件區塊鏈事業部CTO劉陽做了題為“跨鏈技術在數字經濟中的應用”主題演講。劉陽指出,數字經濟的市場特征主要有:1、非固有價值,沒有法幣、政府等方面背書;2、安全性通過密碼學和社區參與來保證;3、通過協商達到共識、多中心化的治理方式;4、免信任、去中介的特點實現資產的直接控制,減少交易的摩擦。
目前白皮書套路都差不多,而每一個主鏈都是一個信息孤島,所以跨鏈十分重要。很多人聲稱要做自己的主鏈,都想做“一鏈統天下”,但目前很多想法都只是在“白皮書中”。劉陽在會上介紹了公證人技術、側鏈/中繼、哈希鎖定等幾種主要的跨鏈方式。
當前跨鏈中存在的問題有:缺乏一致性、響應延時、無法應對實際應用、缺乏先瞻性等問題;在數據資產領域的應有場景主要有:資產交易與轉移、資產管理與確權、復雜的金融服務等,但目前以上領域的落地還比較空泛;基于現有的跨鏈技術面臨問題主要有:無法保障的性能;邏輯實現困難;交易/交互成本高;缺乏應用支持。
北京鏈石科技CEO、StoneTicket項目負責人楊光:“票”是很好地社區入口,區塊鏈去除票務中介,把代理方“拉平”,上對主辦,下對用戶,增加了主辦方對票務去向的“監管”;票天然適合做一個“
token”,但不僅僅是“token”,這個種token是有生命周期的(開票,入場,結算),且各種各樣的票token并不關聯。區塊鏈讓“票”在活動之后依然有用,對于傳統票務,共識主要在主辦方、銷售方、粉絲之間,而用區塊鏈,用戶成為多個活動之間被激勵的人,如果有這樣的機制,局部的共識就能變成全局的、兩層的共識。
在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探索-以太坊與行業生態”圓桌討論上,V神回答“所有項目是如何建立在未來的
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問題中談到:“我覺得所有項目都有它自己的角色。即便在2040年時,我們都會用到這些多中心化的技術,非常好、非常重要、非常方便的在資產間進行轉移。我也很開心所有的這些人現在都在生態系統中,今天來到了這里,去做更有趣的項目,而不是做無趣的項目。”
“以太坊確實有發展計劃,比如說這個學習過程就是百分之百開放的,我一旦完成一個視頻,就會發布,它不一定是完美的,也許我出現了錯誤,但最主要的是把它發出去。把你自己放到這個世界中是很嚇人的,對我來說壓力很大,有時我得出去度個假。但如果你克服壓力,把內容放出去,開源社區都會支持你,有很多激勵措施,不斷的有人員和資金進入這個領域,而且我們有理由繼續推動下去,聯合起來做出新的改變。”
“把項目發布給公眾可能沒有那么大壓力,最有壓力的是管理社區的預期,因為社區對價格非常敏感,不管你做什么,市場狀況不好,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錯的。”
在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探索-以太坊與行業生態”圓桌討論上,MakerDao王奇君說:
區塊鏈項目可以把人的利益集中到一起,因為我們使用了代幣模型,已經不僅僅是雇員關系,不是老板給你發工資,而是你參與到了市場中去,你是市場的利益攸關者,希望項目順利進行下去。現在有了好的商業模式,大家都有動機,能夠得到對社會進行付出的動力。這個影響非常重要,我們會不遺余力幫助社區去成長。
區塊鏈增強了人們的社區感。它是個扁平架構,每個人是團隊中的士兵 ,從團隊中獲益和面對風險,獲得代幣。你希望貢獻多的人作為領導者,因為他們冒的風險更多。這里沒有天花板和性別問題,只要你做出了貢獻、只要你努力讓這個項目變得更好,你自己也做得更好而不斷和其他人共同協作。有很多人都非常努力的參與到不同的項目中去,或者組織不同的活動,或者資助這些項目,所以我非常喜歡這種
社群感。
在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探索-以太坊與行業生態”圓桌討論上,CLand聯合創始人&CTO Graham Li號召大家來做社區,他說:“我也與其他人聊過,不論是國籍、性別、產業背景,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區塊鏈技術非常熱衷,希望參與到新技術浪潮中。我跟其他的消費者和公司同事聊到區塊鏈時,他們都展現出非常大的熱情,希望學習、研究區塊鏈技術,這給我們所有人很大的機遇,讓這個事物成為現實,讓技術拓展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進入行業的每一個分區。”
在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探索-以太坊與行業生態”圓桌討論上, KyberNetwork首席運營官 TN Lee說:對于一個以太坊上的鏈來說,如果有另外一家公司在另外一個鏈上愿意合作,但沒有一種有效的以太坊的鏈和另外一個鏈的溝通方式、通訊方式,那么這兩家公司就沒辦法合作了。兩家公司在不同的鏈做同樣的事情,他們的努力是重復的,這并不是有效的資源利用方法。所以,我們想要整合不同鏈之間的溝通方式,以實現更多市場活動,讓大家可以集成努力、共同合作、推動進步,讓行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在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探索-以太坊與行業生態”圓桌討論上, Electrify COO Martin Lim說,很多項目凝聚在一起時可以共同協作,相互取長補短,去共同提升價值,區塊鏈整體來說都是非常新的,有很多基礎設施或者部件仍然在搭建當中。我們要進行合作,確保分享資源和共同解決問題。這個空間是非常新的,很多資源沒有被分享,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安全、可擴展性、不同鏈之間的聯系等等。我們也希望在未來進行合作、進行數據的交換等,未來我們一定可以很快解決現存的這些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