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基于
區塊鏈的相關管理服務平臺頻頻上線:在
江蘇,全國首筆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閑置住宅使用權流轉交易順利完成,依托省信息服務平臺,交易信息可以直接上“鏈”存證,保證房源可信、結果可溯;在
浙江,首個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平臺正式上線,為數據資產、原創設計等知識產權提供高效快捷的存證服務;在
云南,該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省
區塊鏈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同開展基于國產自主的云南省區塊鏈底層鏈食品追溯工作,通過區塊鏈技術推動實現產品源頭追溯、一碼到底、物流跟蹤、責任認定和信用評價,讓區塊鏈技術真正為民生服務作出貢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胡凱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區塊鏈行業應用主要分為實體經濟、
金融服務、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四大類,政府重視引導區塊鏈在制造、
能源、政務、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落地。
政策層面的積極驅動,讓區塊鏈在司法存證取證、交通航運數據共享等行業持續推進。最高人民法院5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人民法院與社會各行各業互通共享的區塊鏈
聯盟,形成較為完備的區塊鏈司法領域應用標準體系。交通運輸部6月發布《基于區塊鏈的進口干散貨進出港業務電子平臺建設指南》,提出推動區塊鏈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