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區塊鏈的數據融通智能反詐系統于2021年1月正式上線,實現跨行業數據融合應用。截至2021年9月,
天津移動已與渤海銀行、天津公安合作,實現了電信反詐識別(項目已落地);2021年12月,天津移動和渤海銀行啟動項目合作,開展營銷潛在客戶識別和風險防控,完成正式商用并簽約。后續,在中國移動集團技術中臺的指導下,天津移動將利用全國的用戶數據與渤海銀行合作,開展
區塊鏈技術賦能全國范圍的聯合營銷建模。
天津移動與渤海銀行、天津公安聯合反詐案例
基于該反詐系統,天津移動精準識別欺詐電話,減少失誤斷卡,減少用戶價值流失378萬元。針對潛在電信欺詐號碼實施斷卡行動,準確率大大提升,大幅減少年度潛在電信欺詐。
同時,通過對欺詐號碼實施停機,每年減少電話騷擾150萬次,提升了用戶滿意度。在工信部通報的全國90余家運營商治理成效排名中,天津移動較之前的低位提升到前十名,治理成效顯著。
天津移動與渤海銀行的風控及營銷合作
基于該系統,天津移動已與位于天津的渤海銀行總行進行項目合作,以“2021年渤海銀行信息化能力提升項目”總包中子項目的方式進行落地,項目總額為1800萬元,目前已完成前兩個階段。“區塊鏈+聯邦學習”子方案的項目金額為300萬元,執行周期和主項目一致。
該項目通過對運營商和銀行的客戶分控、風險欺詐特征進行融合,在運營商側的客戶行為、畫像數據之上,融入客戶在銀行的行為數據,實現更精準的聯合營銷識別和風險欺詐識別。
目前,天津移動的跨行業融通賦能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一方面,模型泄露風險有效控制。為了構建聯合模型,聯邦參與方仍然需要上傳及共享模型參數或梯度信息。已有研究證明,隱私計算存在因衍生信息、梯度等模型信息泄露而推知原始數據的可能性。當發生數據泄露或存在安全隱患時,隱私計算可能無法滿足匿名化的要求,相關參與方也可能因未充分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而承擔法律責任。
另一方面,天津移動的安全隱患得以排除。聯邦參與方可能會承擔生成和發放公私鑰、加解密結果等任務,但某些參與方可能會違約獲取額外信息,可能會暴露其他參與方的數據隱私,部分參與方可能惡意合謀獲取其他參與方的數據等。
基于區塊鏈技術,中國移動解決了跨行業數據融通欺詐識別中共識和可信問題,所記錄的交易不可篡改,模型的訓練、推理、角色對齊均上鏈,通過智能合約、共識計算等實現多方合作的可信網絡。已在天津移動的大數據對外變現、存量運營、風險控制、騷擾電話識別等場景取得了優良效果。
作者: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天津有限公司 趙東明 劉靜 天津市公安局
河北分局科技信息化支隊 張淑英 張建濤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