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互聯網+”,現有“
區塊鏈+”,各個行業都在探索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場景,5月30日,在由e簽寶主辦的2018電子證據與電子簽名研討會上,工信部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以《電子認證與區塊鏈》為題,分享了區塊鏈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可與電子認證技術相結合。
以下為劉權的演講內容精編。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子認證和區塊鏈相關的事情。
2004年5月28日,中國有個電子簽名法,應該是IT行業第一部法律,這個法律界定了一個行業,就是中國電子認證服務業,這里面有兩個專業名詞:電子簽名、數字證書。
電子認證服務相關概念
電子簽名是什么?就是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內容的數據。其實就等同于我們線下的蓋章和手寫的簽字。
數字證書是什么?它是包含電子簽名人的公鑰數據和身份信息的數據電文,通過公鑰和私鑰的一一對應關系,建立起電子簽名人和私鑰之間的聯系。數字證書就等同于我們線下的身份證。
我們的現在的電子認證服務就是用來為電子簽名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供證明的,包括三件事。意識簽名人身份的真實性認證,二是簽名過程的可靠性認證,三是數據電文的完整性認證。這個事情就相當于第三方公證處所做的事。
在電子認證服務業,咱們有一個CA機構,就叫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它是由國家密碼管理局和工信部聯合授權的,拿到這兩個證才可以從事這個行業。它做什么呢?我認為就等同于咱們現實社會當中的派出所。它的客戶拿了CA機構出示的證書,就說明這個身份是有保證的,出任何問題機構會承擔相關責任。
從行業來看,截止到今年3月份,全國有43家CA機構,截止到今年3月底,整個數字證書量為3.82億張,個人證書約3.07億張,機構證書約7210萬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