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日前在
廣東省汕頭市舉辦,我國數字經濟在保持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正向結構更優、動力更足的方向邁進。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以互聯網、
人工智能、大數據、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已經成為我國創新最活躍的領域,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有效促進創新活動。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多個城市舉辦了數據創新應用活動,比如在
上海、
深圳、
杭州、
成都舉辦的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大賽,涉及疫情防控、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促進了數據開放共享的同時,也提升了數據的利用效率,產生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如何用創新驅動來發展實體經濟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課題,而通過數字技術來實現創新驅動,以產業數字化來助力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是未來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的重要途徑。因此,數字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各行各業的持續關注,數字技術人才、數字平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滲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實體經濟來說,數字技術能夠從兩個方面來加速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數字技術深入到企業流水線,深入到管理、銷售當中,以數字技術打造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以此為基點提高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標準化生產能力,提升柔性定制能力,讓產品和消費市場匹配度更高,讓企業生產效率獲得顯著提升,讓中國實體經濟高速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事實上,在當前的國內外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尋求數字化轉型,希望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實現智能決策、生產與管理,以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572家涉及應用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46.6%的樣本企業認為數據應用提升了運營效果,另有35.9%的樣本企業表示數據應用優化了企業的風險管理。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和產品、服務、需求場景等深度融合,締造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進一步締造新產業、新需求,讓中國經濟內容更加豐富,激活了潛在的市場需求,為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增量,幫助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讓經濟更有活力,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
區塊鏈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數據賦能的作用日益凸顯,數據應用市場不斷拓展,在
農業領域,云農場、車間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業
物聯網、病蟲數字化防控等新技術加快應用;在工業領域,可穿戴設備、智能網聯汽車等創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快速發展。
更重要的是,在消費領域,“互聯網+”不斷推動市場消費升級,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將消費從線下遷移到線上。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較上年增長14.8%,占全社會同期零售額的24.9%。同時,得益于數字
金融、數字人民幣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和對消費支付工具和方式的創新,產業鏈韌性和市場活力不斷提升。
綜上,通過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可以優化創新過程,加快創新更迭,進而帶動技術、產業、組織、業態、模式和市場的創新,提升創新效能,轉換經濟發展動能。堅持以創新驅動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要利用好數字技術這把利劍,推動產業數字化,也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