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
區塊鏈場景大致上可以按有無
token來劃分。”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介紹,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記賬的技術,
比特幣是加密數字資產,是
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
工信部電子標準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告訴人民創投·區塊鏈,區塊鏈技術層次包括分布式網絡、點對點通訊、加密機制、共識機制還有就是激勵機制。當前說Token,屬于激勵機制的一種形式,“無幣(Token)”區塊鏈就是去掉了激勵機制的區塊鏈技術。
至于為什么要去掉Token,中鈔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張一鋒告訴人民創投·區塊鏈,基于區塊鏈的經濟激勵模型,無論是叫做代幣,還是叫做通證,在嚴肅的經濟理論方面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實踐中的很多項目,實際上是沒法跳出龐氏漩渦的,甚至有些項目,其本質除了以區塊鏈創新之名行規避
金融監管之實,沒太多實質性的價值。
據悉,激勵作用目前被普遍認為是權益證明,也就是虛擬貨幣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的核心價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區塊鏈應用都需要Token的激勵作用。區塊鏈從業者李笑來也表示,無Token也能激勵,區塊鏈應用領域很多。
以時下大力發展的仲裁區塊鏈為例,在這個
聯盟鏈中,仲裁機構、金融機構、第三方存證機構、企業作為超級節點,超級節點有權力向區塊鏈中錄入數據,其他普通節點只能查詢,不能對數據進行錄入。在這種環境下,由于相關證據需要被仲裁機構、金融機構、第三方存證機構、企業等超級節點共同確認,因此不用擔心數據造假或被人賄賂篡改等問題,提高了公信力。
此外,迅雷 “鏈克”和微眾銀行在仲裁方面的區塊鏈應用,蘇寧銀行在信用證方面的區塊鏈應用,都屬于 “無幣(Token)”區塊鏈。“無幣(Token)”區塊鏈技術在構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電子政務及公共服務協作、促進新一輪產業升級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潛力已基本達成共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