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數字新基建分
論壇上,《
區塊鏈基礎設施研究報告(2022年)》(下稱《報告》)正式發布。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
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陽介紹,《報告》跟蹤研究了全球區塊鏈基礎設施實踐的最新進展,重點對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概況、路徑發展態勢、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所謂區塊鏈基礎設施,是由具有廣泛接入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可靈活部署的公共鏈網及連接這些區塊鏈的跨鏈系統組成的網絡服務設施。
劉陽表示,在過去一年,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呈現三個顯著特征:基礎設施屬性持續增強,政府與產業支持提升;基礎設施框架逐步穩定,部署與接入方式豐富;基礎設施能力拓展延伸,成為Web3核心底座。
具體來說,在路徑發展態勢方面,《報告》將區塊鏈基礎設施劃分為開源社區驅動的生態化路徑、分域節點建設的網絡化路徑、行業應用優先的業務化路徑和公共服務引導的平臺化路徑這四種。
“開源社區的擴展正在加快,參與人數持續增加,過去一年區塊鏈基礎設施項目開發活躍度增幅超過60%,一些開源社區技術和治理的方案正成為全球重要的事實性標準。” 劉陽說。
在創新技術方面,《報告》則指出目前區塊鏈基礎設施單鏈交易的并發量取得突破、服務平臺的用戶友好性提高、接入終端的可信安全性增強。
在應用實踐方面,隨著全球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展、運行能力的不斷增強,已經不僅應用于加密
數字貨幣等場景,在制造業、服務業等不同的領域開展應用實踐,涌現出數字藏品、數據流通、雙
碳交易、
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等一批典型的去中心化多方信任應用模式。
對于未來區塊鏈基礎設施發展的趨勢,劉陽表示,網絡信任底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由于網絡已經成了我們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石,任何變革都會牽一發動全身,所以構建網絡信任底座時,需要充分考慮網絡的基礎資源管理、底層協議和應用生態等各方面聯動的發展。”
在他看來,當前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創新趨于同步開展。“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從優先完成基礎設施全鏈建設轉變為更多關注規模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應用實踐。”
隨著
區塊鏈技術持續性改善,區塊鏈基礎設施定位已經不僅局限于對原有互聯網(包括產業數字化轉型)在傳遞信任和管理價值等方面的能力補充,已經拓展延伸到Web3、元宇宙等數字原生的新一代互聯網探索。“未來區塊鏈基礎設施將有力支撐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原生空間探索。”劉陽說。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黃浩博,丁莉 編輯:李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