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來,
區塊鏈在國內市場上掀起了巨大波浪,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貴陽數博會上,國家工信部等主管部門明確肯定了區塊鏈的和意義和前景,讓行業對區塊鏈充滿了信心。但這兩天發生的EOS系統漏洞事件,又讓許多人質疑區塊鏈的安全性。這種情況下,我們該保持怎樣的態度?行業大咖黃連金曾長期在中美兩國研究互聯網安全問題,對區塊鏈的國際發展現狀和趨勢有清醒的認識。
在本期的《智勇相對論》上,起風財經創始人羅智勇與區塊鏈行業大咖黃連金一起坐而論鏈,為創業者、投資人帶來理性的思考和洞察式分析,在區塊鏈信息爆炸的市場上,帶來冷靜專業的指引和判斷。
中美區塊鏈的現狀、趨勢、差異、優劣勢
羅智勇:您的個人履歷極其豐富,最近奔波于美國紐約和加拿大多倫多,對于區塊鏈有哪些最新感想?中美之間在區塊鏈發展方面有哪些差異?各自的優劣勢是什么?
黃連金:先說說中美對于區塊鏈發展的共識。在剛結束的2018紐約共識大會上,我和業內部分人士認為,區塊鏈在實體經濟要落地應用關鍵要解決身份問題,包括用戶身份和產品身份。這個身份怎么定義?比如說你購物、看病、住酒店時,身份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只要區塊鏈要跟實體經濟相結合應用,就必須要解決身份問題。
在身份問題上,有的地方監管比較嚴,用戶要登記身份。另外,現在也有很多做身份管理的項目,包括人和物品的身份管理系統,這些項目在研發時都需要用到數據,不過這種需求很難被批準。美國類似項目團隊也面臨這種情況,他們需要這些數據,但是獲得國家批準比較困難。這個在中國落地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事實上,
北京已經有一家公司獲得國家社會保險數據使用的批準,可以有安全的API通道驗證用戶社會保險的數據,并且用于醫療保險。
其實,整個身份管理系統在互聯網經濟中做的并不好。因為我們的用戶信息都在臉書、騰訊、谷歌這樣的中央控制系統上,他們截留了用戶數據拿去變現,用戶自己卻不能從中獲益。現在,區塊鏈去中心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用戶擁有了自己的數據,并從數據里面獲利、變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